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

Home | About | Archive

超越

Posted on Jan 7, 2019 by Chung-hong Chan

公告:由於本博語言政策開始混亂,而我認為可以同時讀三種語言的人並不多。故此,由本博起,標題會與內容使用同一語言。而繁體中文主要用於討論學術以外的內容,主要是一些關於感覺的東西。因為我仍未能夠用英文或德文表達情感。

以上

“Der Mensch ist etwas, das überwunden werden soll. Was habt ihr getan, ihn zu überwinden?” (Friedrich Nietzsche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有留意上文的人士,可能留意到我有透露下一篇文的內容1

我覺得我的 2018 年對我來說是相當複雜的一年。今年做過些甚麼,我之前已寫過,我也無必要再重複了。但在下半年,突然感到有一種類似力有不逮的感覺。總的來說,就是覺得自己活在一種我討厭的生活態度。

妻子跟我說,我對自己的缺點沒有意識。要改善,先要有意識。沒有意識,就連改進的可能性都無。我在下半年,覺得自己有很多問題,但一直只是慨嘆問題的存在。在年末的時間,妻子要到印度旅遊和學習,我一個人留在德國渡過元旦假期。竟然那段時間,我有空間去反省自己的生活。

我一直很想打掃家居。在元旦的下個下午,我下決心一定要打掃。我才發現原來地板已經有快兩個月沒有洗刷。

我一邊打掃一邊想,到底過去兩個月,我在做甚麼?我到底把時間花在甚麼上面?

一邊分析,我才發現,上班以外,原來我花了很多時間做一些很無聊的事。每一件事,我都有無限個藉口去解釋,是有需要去做。上文題到我已沒用 Facebook ,但我還有用很多 Twitter 。我說服自己,我看 Twitter 是有工作需要,要知道學術界最新狀況,但實際上是個藉口。

又例如,我看很多的電視和 YouTube 。我給自己的理由是,我要學德文,又或者我要知道世界新發展,故此要看很多電視。

實際上,做這些東西很浪費時間,我覺得是我做這些東西去 Tune out 。我潛意識說服了自己,我工作得辛苦了,也在讀博時捱了五年,來德又捱了一年,現在生活已經營運得比較順暢了,現在不是應該要放鬆一下嗎?但卻因為給自己藉口放鬆,沒有了節制,變成了對自己和周遭所堆積的問題視而不見。當問題堆積到一個難以解決的地步,我們就會愈來愈不想去解決,只讓問題繼續存在。現在世界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就是最佳例子,跟以前解決臭氧層穿洞的時代完全不同。

以前我常常會說 Listen to your body ,順天而行。現在人在德國,那天反思時,卻突然覺得以前那套道教式無為而治在現在這個「專注力戰爭」年代,好像只會令問題變得更大。相反,可能要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 Kategorischer Imperativ 方法去思考:行為出於道德責任,目的和情感不是行為的決定標準 2 。康德討論他的思考方式時,用的例子正是,人為甚麼不應偷懶,荒廢自己的才能。他用思想實驗去證明,人有道德責任去培養自己的才能。我一直在對很多事怨懟,例如自己的語言能力不好,技能進步速度慢,工作生產力不佳,家居的潔淨不好,財政仍然未能自主等等。康德討論人的責任時,表示人的責任和歡愉永處於拉鋸狀態。我覺得,過去的無為,將天秤拉向歡愉,而放棄了責任。我看到問題的存在,但卻沒有盡責的去解決。我知道香港有些人視我為學習榜樣,只要想到這一點,就覺得更慚愧。

一個轉念,就覺得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生活下去。我第一件事做的,是將手提電話的 Twitter 刪除,而不是禁止使用 Twitter 。事必要看 Twitter,一定要用電腦。這種增加惡習成本的做法,對我這種自制能力不好的人很有效。

我也下定決心,一定要每周都花一小時進行我稱為 Maintenance 的工作:打掃、回收物質等。這些東西如果堆積太久,再做就會很不想做。

第三就是,我要把時間用在技能提升方面。上文講到,我報讀了 Datacamp ,也決定了每天都要上課。一直自以為自己的數據分析技術不弱,但看真一點,知識上仍有很多缺口。我以前很看不起一些人,不懂一件事就只說自己不懂就算,而不去改進。我之前在香港所處的環境,用廣東話的說法,就是很易「dum懶」一個人。估不到有一天,自己在德國太安逸也變成了以前自己討厭的人。數據分析這個學科轉變得太快,一停就跟本跟不上。所以不能再自視過高,疏懶學習。

我也覺得,也可以試下利用自己現在懂得看德文的能力,去接觸網上的德文技術資料。最近在 YouTube 看德國歷年 Chaos Computer Club 駭客年會的演講,技術之強可謂嚇了一跳,覺得以前所能接觸的技術簡直是皮毛也說不上。雖然我追不上德語語速,但看 YouTube 生成的字幕也明得一大部份。

反思過程其實還有想到很多改善方法,但就不一一列出了。我想帶出一個訊息,就是發現問題要改善,不要讓問題變大。尼采說,要 überwinden (超越)。


  1. 在此也感謝 Isaac 君 就上文的回應。 

  2. 所以康德哲學反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他的道德觀念與神無關,他認為道德存在於人類理性。他指出思考一件事是否合乎道德,要經過多層次的定言。第一定言先要想如果人人都這樣做,世界會變成怎樣。(我選擇去懶,如果人人都懶怎麼辦?)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