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母語一個月之後,我覺得我只會學到講爸爸媽媽。我第二種學的是英文,在幼稚園學,一個月之後應該學識幾個生字。
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語言天份,之前曾經試過自學日文,失敗,也許是因為我當時只為打機,而事實上不會日語打機都不成問題。現在我三十幾歲人才學第三種語言,就是德文,學了一個月。我覺得我是處於幼稚園的水平。
現在學外語,是有目的。上文提到我從小嚮往德國,但我三十幾年來都沒有想過去學德文,也許是被學日文失敗的經驗打沉,另一個可能是從小都很少接觸德文,相反日本卻可見於電視、雜誌、遊戲、音樂。香港流行文化裡面,根本不會見到德文。
去年去過德國,買了些德文原文歷史書。正如我學中國歷史多是看中文史書,我想從德文文獻理解德國歷史。事實上我至今日都未見到有民主德國(東德)的好英文歷史專書,但走過火車站書店見到一本不太厚的 DDR 專書,毫不考慮就買了。這個沒有深思熟慮的決定,竟然成為我想要學德文的原因。
那本 DDR 專書是買了回來,但只能夠看圖。那本書的圖很精彩,但可惜的是我完全讀不到文字。以前買日文書,看得會漢字和片假名會欺騙自己看得到,但德文真是完全不能估文字在說甚麼。部份語句和名詞似英文,但其實怎讀都不明。這種不足的感覺,激發我下定決心要去學德文,去讀懂這本書。
但決心有了,怎去執行卻是關鍵。
開頭是走歪路,仍是相信一般人的學習方式,個人又窮X,走了去報公賊會德文班,但我上了一堂就頂不順。我覺得如果我繼續去上那個堂我肯定無法學會。原因有二
那個教學的人本身德語不純正。我聽過德國人講德語,亦會看 IPA ,他們用的教材部份有 IPA ,我已知道他讀得非常糟榚。再開了他們的教材 CD 來聽,就知道出事在何處。教材是來自國內,會有 Native Speaker 和國內 Speaker 的讀音,教學人士的就是國內的口音,非常奇怪。就連德文字母的讀音都非常怪,由於他無法掌握 /e:/ 的讀法,全部當成了 /eɪ/ 來讀,故此 B 、C 、 D 、 E 、G ,全部讀錯。例如 B 會讀成「悲」、 G 讀成「基」。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原音發聲口型是沒有轉變過的。
我覺得堂上氣氛不好,上堂時間浪費在吹噓教學人士留德經驗之類。
最後我毅然決定自學。自學都要有 tools ,誤打誤撞,發現 Mondly 這個東西不錯,試用之後即時科水。現在每天都有玩這個 App ,增進聆聽、生字。
德文又以繁複的文法見稱,玩 App 學語文的問題是沒有系統,就像遊客讀 Phrase Book 學語文。我想要的是學習整個德文系統,故此,仍要讀書學習德語文法。當然,學語文是最重要是要沉淫於語言環境。我身在香港,唯有靠看 YouTube 。我發現 Easy German 這個 Channel 不錯,因為有字幕。
由於我仍是處於幼稚園階段,你問我是不是學識很多德文,識很多文法,就當然不是。我還有很多東西未有搞清楚,要再細心研究。
造句方面,只會簡單的陳述句,例如我你他是乜乜乜。例如
簡單問句
簡單祈使句
就係咁多。其實還有學一些時式,但未完全搞得懂。還有要學 word order 。例如
德文出名難的雌雄性、不同的格 (case) 、猶如永遠是不定名動詞的眾數、時式變化,仍未完全搞得懂。另外,德語發音的 R 仍是不能完全發出。我想這些都是德文初學者常見的阻礙,有恆心是可以突破的。
在學第三語言時,增進了第二語言的認識。學習德文時我細心的研究格,我好像對英文有不同的理解。其實我在學程式語言都有類似的經驗,學了 Lisp 之後寫 R 和 Python 也好像易理解了一些,尤其是 Functional Programming 部份。
再過一個月之後再報告學習進度啦, Tschü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