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sawriot

Home | About | Archive

我在學甚麼新聞學

Posted on Sep 10, 2014 by Chung-hong Chan

身為一個計數 PhD 學生,與新聞學真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卻因為我在新聞學系念 PhD ,卻要上些新聞學的課,更可怕的是這些東西是必修的。老老實實,我覺得我不是記者的材料,但卻要上這些科目,故此我也要調整心態,但求碌過就算。
我讀書的新聞學系,是很強調兩件事: 中和西。中就是中國新聞採訪,西就是很西式的新聞手法,我不見得我部門的課比其他大學新聞系在地,用現在流行的 Term ,就是我的學系很「離地」。寫本地新聞,也要像 SCMP 那樣寫。
也因此,會出現了新聞風格的爭論。我總覺得我在課堂學到的新聞風格,與我每天讀本地報紙的風格很不同。
就舉個例: 上課強調要寫 Lede ,就是報道的第一段就是新聞的重點,用來引導讀者讀其他段落。這個 Lede ,通常是一句起兩句止。
以 SCMP 報道救生員罷工為例, Lede 是

Pools and beaches shut down as a third of city's lifesavers walk off the job over staffing and pay

這就是我在學校學的寫 Lede 方法,精簡但強調重點,就是泳池和沙灘因為事次罷工關閉,而罷工原因是人手不足和薪酬問題。
但看看蘋果、東方和明報又如何去寫 Lede

蘋果

「罷工,撐到底!」港九拯溺員工會昨發起大罷工,要求增聘人手及脫離技工職系,逾千名救生員參與海陸抗爭,康文署轄下超過一半場地受影響,全港42個公眾泳池和泳灘需全面或局部關閉。參與罷工的救生員明言,若署方仍漠視訴求,將發動罷工3日,討回尊嚴。

東方

港九拯溺員工會昨發起第二波罷工,約有一千名救生員參加,佔全港救生員一半,其中二百人在尖沙咀維多利亞港跳海「游行」,抗議人手長期不足,指行動是給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通牒,若未獲正面回應,將發動三日罷工;受救生員罷工影響,全港逾四十個公眾泳池及泳灘受波及,其中九個公眾泳池及十三個泳灘需關閉,二十個泳池局部開放,維園泳池昨上午只開放多用途泳池,令該池一度「逼爆」。

明報

約200名救生員昨日在維港游泳抗議,並分「海陸兩路」遊行,要求脫離技工職系薪酬及增加人手。康文署表示,昨日有9個泳池全日或部分時間關閉,另13個泳灘未能提供救生服務,署方需找逾200名義務救生員和暫聘醫療輔助隊隊員協助。根據世衛標準,50米標準池一般時間要最少4名救生員當值,工會指本地六成50米副池只有3名救生員當值,低於世衛標準,要求署方正視。

我發現通常中文報紙的 Lede 雖然都是講類似的新聞重點,但卻會長很多,其中東方的 Lede 甚至是一句到尾最後才用一個句號,多麼有霸氣。比較像我學習中所教的 Lede 是蘋果那個。
中文的 Lede 可以夠位寫很多的東西,跳海、康文署人手調配、工會理據、罷工下一輪行動甚至罷工口號都有。更重要的是我又不覺得以上的這些 Lede 有「引導讀者讀其他段落」的作用。也許是香港式讀報是先看標題,覺得有趣多數都會整段新聞讀,自行抓取重點,不理甚麼 Lede 不 Lede 的,也不太理會甚麼 Bury the lede (以不重要的資料開頭卻將新聞重點放在太後) 的問題。
故此,在我校讀完新聞學再出去香港報館工作拋書包,可能會很痛苦。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