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bout |
Archive
雜談 #36 Never assume anything
Posted on Oct 22, 2013
by Chung-hong Chan
- 又 N 世無寫過雜談,近來真是忙過隻狗。但總是忙過隻狗時才會想上來寫 blog 。
- 最近的體會是: Never assume anything 。例如有次聽書時講者講到 2000 年的美國大選,講者似乎是假定學生對那段時間有印象。問題是,學生是大學一年級學生,而 2000 年是十三年前的事,代表 2000 年美國大選是這班學生只有五、六歲。五、六歲小童當時只有小一,可能對當時流行玩數碼暴龍會有印象,但對當時的時事,有印象的可能極細。就算知道,我想也是後來學習的,而不是親身經歷。
- Never assume anything. 例如我所屬的 research team 請了新的研究助理,她是主力處理 programming 的部份。我時都假定, programmer 應該會對 command line 有一定認識 ((也對要寫的 programming language 熟)) ,原來不然。我在某些外國 conference talk 也聽過有人講過類似的東西,不要假定別人一定有你的 skill set 。現在的初階段我仍然要費勁去教她很多的東西,她雖然不似有 programmer 的潛質,但只少她的學習態度算可以。自問我在十年前也覺得自己沒有寫 program 的潛質,雖然現在仍然覺得自己寫 program 仍未得心應手。
- 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一個人到底要怎樣才能做好一事?以前會覺得關鍵字是「努力」,現在覺得不一定如此,其實最重要的卻是 passion 。有 passion 自然就努力、有 passion 自然就想知道更多、有 passion 自然就會覺得自己做得未夠好、有 passion 就會做事時充滿幹勁。其實一切是源於 passion 。若然沒有 passion 的話,再努力也是枉然,那是被迫的,痴心錯種而已。但你問我,如何對一件事有 passion ,我想不到答案。
- Passion 這個東西我是在 Shimabukuro 身上學的。
- 近來已經非常少稱自己是做 Stat 的,反而說自己是寫程式的多。如何說明自己是一個有 passion 的 programmer ,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電腦前是做 programmer ,在電腦以外的時候就 think about programming problems 。對,向 programmer 打劫時問 money or live 是多餘的,因為 programmer 是 no money & no live 的。
- 最近除了精進 Python 和 R 以外,也在學新的 language 。在課堂學 C++ ,自學 Clojure / Scala 。暫時仍然幾好玩。
- 在最近的 Hong Kong Opensource Conference 2013 講了一個 talk 。有興趣可以去聽聽,第一條片飛去 1:49:00 。
- 最近大學有一課開課,是學如何教育學生的。上課過後才發現自己的教學方法其實不是太好,打天才波是不 work 的。教師果然是要 train 的。
- 寫作生命完全終止,但我實在是很想寫,腦中已有另一故事想寫。但是被別人的 research 、教學、教同事、改功課等等俗務困擾,暫時仍未一鼓作氣開始動筆。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