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sawriot

Home | About | Archive

Hong Kong Your Hong Kong #1

Posted on Oct 21, 2012 by Chung-hong Chan

對了,這篇是講小說的,可以 skip 了。
前陣子,我看過 George Orwell 的 BBC 特輯。
Orwell 在德國閃電轟炸英倫時,曾寫過一篇名為 England Your England 的文章。他想用此文紀錄何謂英國人和英國文化,因為他覺得英國將要淪陷。當英國落入納粹德國手中,希特拉必定會消滅英國文化。故此他寫了這篇文去講英倫,為世人留下紀錄保存。
每次寫小說寫到約兩三萬字,就會陷入一種迷失的狀態。上次寫《大豐收》時,亦出現這種迷失暴走的情況。煩的問題竟然是一樣,
我就像《大豐收》和《傾城》裡的黃淑林,是一個縱使身邊有很多人走來走去,但其實是孤獨的人。我常常都懷疑,每個相信我的人、被我的所謂「能力」騙到的人,都會弄得焦頭爛額。我深深知道自己並不可靠,「無用」,辜負過很多人。
感謝《明報》的錯愛,讓我有每周半版的連載空間,我的小說未必可為她們帶來新的讀者,只希望不要有讀者因為我的小說而不讀星期日生活版。我必須要寫好這個《傾城》連載,不能失敗。現在只能以這個目標繼續寫下去,到底有沒有人讀,也並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事了。
最近又再為寫《傾城》賦予另一層意義,就是要為現在這個香港留下一個紀錄。沒錯,就是 Hong Kong Your Hong Kong 。
現在香港所面對的問題,不單止是物質上甚或至是文化上的問題了,現在是連我們珍而重之的自由都要奪去。以前所遺留下來的良好價值,如法治、廉潔、公義,已在枯萎。為何一個城市要退步至此?失去了以前的價值,無論 GDP 如何如何倍增,這個城市亦只有死路一條。《傾城》沒錯是推理小說,但我敢說此作的「非推理」內容會比推理的為多。我要紀錄這個已進入死亡之路的城市,如何由病入膏肓,變成一條乾屍的過程。這個看似公正的城市,當你住在裡面,你未必看到代表公平的天秤已傾向了一邊。當傾斜已成習慣,人們就失去了自覺,任由城市沉淪下去。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