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過了電影《飢餓遊戲》。此類 post apocalyptic / dystopia fiction ,每每最令人思考。由 1984 至 Brave New World 都是此類故事。 ((由於《飢餓遊戲》是少年向,故此加入了戀愛情節,如此情節在我腦中是會自動 filter 的。)) 就是將現實的不公義、不合理之處跨張放大。如果人們看完都沒有任何覺醒,這才最令人心寒。
故事講到總統之所以要舉辦只有一人生存其他參加者都要死亡的飢餓遊戲,而不是純粹報復性地將各區域選出的童男童女殺害 ((舉辦的原意是用作報復各區住客在打杖時背棄首都)) ,是因為有遊戲就有勝出者,有勝出者就為人們帶來希望。人們對現狀有希望,就易於控制;對現實絕望,就會反抗。
因此,當某區的參加者被殺,該區即時出現暴動,反抗現狀。因為希望幻滅,也看清事件的本質的暴力和不合理。
看看現在的香港。共產黨明明可以安插行政長官,但卻要搞個千二人小圈子選舉,其本質就是和飢餓遊戲一樣。是為人們帶來虛假的希望,給人一種假得很的「當家作主」、「港人治港」的主觀感覺。人們樂此不疲地追看狼豬鬥、關注千二選委投票意向,就是因為這種虛假希望、虛假的緊張感、虛假的參與感。
圈子遊戲是不能再跨一步的,「希望」只可以發展至這個程度,再擴展就超過了遊戲設計者的底線。故此,並不可改變現狀,卻基於更大民意基礎的「民間投票」,會被諸多阻撓,因為參與這個更大規模的遊戲會引致民眾覺醒圈子遊戲的虛妄。
要對抗圈子遊戲,就有如當年的 wargames 電影:the only winning move is not to play. 當那千二人選委都持續不參與這場馬騮戲,小圈子選舉只會不停補選不停流選,以此爭取遊戲規則的轉變。那三個候選人不是說小圈子選舉不合乎普選定義,要為香港爭取普選嗎?立法會那批選委,無論建制或泛民,不是都說過爭取 2012 雙普選嗎? ((民建聯都有說過爭取 07/08 雙普選)) 現在根本就是千載難逢的行動的機會。
可惜現實是只要有娛樂、物質和虛假的希望,人們就不會覺醒,只會沉迷於大部份人都有傷害的不公義遊戲。小圈子還未選出所謂特首,自稱最多讀者的那份報紙已讓「儲君」大談未來施政理念了。你準備好避彈衣迎接未來五年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