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周不時要 OT ,又或者要把工作拿回家做,但是結果仍然是一團糟。原因並不是我做得不好,我只像個公務員,是執行職務的。理論上,上層、中層才是思考的機器,我此下層人士是販賣我的專業知識。可惜現實的情況是,上層亂思考,中層不思考,下層員工如我,只在夾縫中生存。但可以預計的結果是,我做出來的東西,永遠不被上層所接納。
本周正式感受到編程的所謂 DRY ( Don't Repeat Yourself )。由於要不停的編程,在檢視自己寫的程式,發現不少重覆的地方,正將重覆的部份拆成 function 再寫。其實一直有將常用計算法拆出來,變成 function ,再另存起來。這個愈儲愈多的 function 庫,我還給了名,叫做 csx 。最近考慮將此庫發表成 R package ,正研究 package 的包裝方法。
月前為一名由研究工作回歸臨床護理工作的碩士同學飲酒,談到學術界到底是甚麼。學術界其實與現實世界無異,沒有甚麼 halo 的。學術界比工商界「高尚」,只是社會合力泡製的 synthetic construct ,沒有數據支持的。在現實世界,成功的人不是特別聰明,又或者特別用功,而是知否那個遊戲系統的玩法。先知道系統的運作原則,之後破解系統上爬的方法。例如系統是講人事、講拍膊頭、講擦鞋,你以為自己多讀張沙紙、多出幾張 paper 、多努力工作就會上位嗎?別傻了,好不好。又例如某學科,加入此科未必需要是醫生,但現實上那科是醫生俱樂部,有醫生資格上位速度快十倍。沒有醫科資格的是不是應該自行收皮?認識的一位兒科醫生,我曾與他出過 paper ,但那些 paper 我是不會寫進 CV 的,因為是不太入流的期刊刊登。最近他加入某校的該學系,一炮即成 full professor 。另一位我所認識,在該學系打滾多年的教授,統計學專科,深得我們同學之間專崇。畢業後,同學間也常常與他出來聯誼。年前曾聽說過他可能由 assistant professor 升 associate professor ,可惜最後落空了。最近一次出來飲酒,聽說連 professor 的名堂都淪喪了,不進反退。此兩事例,引證了我對此學科的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