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地方的政治,變成「神喻與祭司」般的狀況,此地談不上還有甚麼希望。
「井水不犯河水」,此話本來就是炒冷飯,是一句八九十年代用來比喻中港司法系統的話。由於該國政治封閉,今時今日突然拋出此句說話,有何含義,全不清楚。聽在自貶身價的附庸地居民耳中,卻變成「神喻」,生怕這句出自紅樓夢的話,是在暗示些甚麼。如神般的他們對附庸地會有甚麼政策轉變。
正當附庸地人們在揣測此句話之意思時,如神般的他們只在幕後暗笑,一些如祭司般的人就會空群出動,為「神喻」解話。祭司透過解讀「神喻」,確立自己能夠「與神溝通」的權威。賓質上,這些所謂「祭司」,只是在狗嗡。一般人都可以對那些所謂「神喻」有自己的解釋,但是只有「祭司」的說法,才會被傳媒所青睞,成為半官方欽定版本。傳媒亦很懶惰,每事都去請教這些自以為親近神的「祭司」,連自己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都喪失了。到最後,發現神根本不存在,而附庸地人們卻可悲地變成這些「祭司」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