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一本叫 The Immortal Game 的書,本博的讀者應該沒有甚麼興趣的,因為那書是講西洋棋歷史。但有趣的是,此書說到西洋棋的原來用途,是像當代的 Powerpoint ,用來展示不同的概念,甚至用來計數。
中世紀之前,從政者與市民的關係,多以人體作隱喻:以人頭喻從政者,手腳喻人民。因此,腦袋要手活動,手就要動。從政者天賦就可以控制人民,至高無上。中世紀時,很多人改用西洋棋來作隱喻: King 就是從政者, Pawn 是人民。 King 之所以受 Pawn 保護,只是規則使然。 Pawn/King 可以互殺,沒有誰比誰強。 King 的存在也只在於 Pawn 多加保護。
後來洛克( John Locke 1632 - 1704 )的隱喻更絕核,他說棋盤上 Pawn 及 King 各有用途,但 Pawn 及 King 被吃後,放在黑袋中,大家的意義都一樣,沒有誰比誰強。這個隱喻為日後的民主及平權運動埋下了種子。這個說法亦反對為政者最喜歡的 Status Quo ,也反對一個只以刻版規則維持的社會。
回看我城從政者與市民的關係,市民會用些甚麼的隱喻?例如掟蕉事件時,最愛說的是學生會學掟蕉行為,掟老師。 ((以下來自五月廿五日蘋果日報:
中央與港人的關係,就像成人與幼稚園學生。她教學生做人要有主見,他朝做了區議員,就用同一方法教育香港人,「大人講嘢,要聽,但唔係全部聽晒。你要解釋點解唔聽,講自己想點。成個社會都應該係咁。」
)) 這是一個老師及學生的關係。最近的政改廣告,更加是母女的關係。這兩個比喻,只比中世紀前的歐洲人體隱喻進步一點點。但據說我城中產非常買( buy )「老師學生」及「家長子女」的為政者與人民的關係模型,果真是先進大都會呀!
延伸觀看:鏗鏘集 五十萬選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