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書店最流行的是那些書名以 -nomic 作尾的書,突然在洗碗時想到,獻媚都可以是一個經濟學題材。我就是奇怪,本地有出名的新自由主義學會,但卻想不到這樣的題材。奇怪的是,我沒有正式讀過經濟學。 But man, please don't take it too seriously.
就當鍾祖康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確,每位中國人都有奴才根。奴才一個重要的行為特質,是獻媚,廣府話傳神的稱為擦鞋。
獻媚的對像,都有學問。香港的歷史其實有啟迪:香港人以前可以選擇親英及親中,親中及親英兩派曾經競爭,英國以為香港民眾都親英,於是對港人如草芥。起初是一個 imperfect competition ,甚至是 monopoly 。至後期親中勢力強大,甚至發大至反英暴動,港督才開始行王道爭取支持。這個是新自由主義者視為圭臬的理論:競爭引致進步,繼而開發新產品,市場有更多的選擇。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價格亦因為選擇增多而減少,質素也因為競爭而增加,對消費者從來都有利。
回歸過後,親英派退出市場,變成親中獨市。中國經濟掘起更令獻媚有經濟作用,香港政府還要粗暴橫加「干預市場」,大搞愛國教育,下一代也只能向北方搖尾。到頭來得出的結果是,消費者受損。除了香港財富來源只押寶在中共這種慢性經濟自殺行為之外,我們的文化亦出現極大的殘害。例如所謂的合拍片、電視台也要與國內龍頭簽廣告約、香港知名作家只出版內地版書藉,這些都是在根本破壞香港的本地文化,強迫消費者接受一些他們不需要的「產品」。互聯網成為反對此一思潮者的唯一出路,他們藉此找他們想要的產品和理想。
外國政治如烏克蘭,有親俄派和親西方派的互相競爭。香港就連這種程度的思想多樣化也欠奉,議會因為功能界別的政治權力不均,令親中派獨大。消滅功能組別,全面普選行政長官、立法會議員及區議會議員,令系統競爭完素增加,只是最低的要求。長遠而言,是要制止香港「親中」思想的單一壟斷,每種想法都要有政治代表參政。 ((就算我痛恨民建聯,他們都應該繼續競選。要有公平的競選機制,才能如實反映民建聯的政治影響力。議會中只有泛民,結果也只不會是好。我們需要的是自由選擇,而不是「被選擇」。)) 這才是香港市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