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要寫報紙專欄,不想自己的中文太混帳,故此最近在讀陳雲的《中文解毒》。 ((對,我是潮人,陳雲已有新作《執正中文》。)) ((本文用了很多書名號。我記得以前小學學標點,書名號是用蛇仔間底的,如﹏﹏。原來這是民初的用法,而《》是中共後來用法。但蛇仔間底難以排版,台灣都慢慢接受《》。)) 另看到有網誌講到中文錯別字,也很有趣。 ((例如這篇。我認為麵包是可以寫成麵飽。唐寅絕對也是「食飽包食飽」。生命麵包的 Package ,是寫麫包的。還有麫麭這個寫法。不少商標如山崎麵飽,都是用飽字。另外,雞脾是錯,因為是雞的脾臟,增加誤解。但文中謂「雞肶」都錯,有商榷。肶字,廣東一帶俗寫通「髀」。流行手寫招牌年代更有「月毗」、「月毘」等等俗寫。俗寫不是「錯」,文字確有不同的標準,由其是廣粵文字,不像北方有一套規範。孔乙己識寫四種回字的寫法,以前也有如「亱」作夜,或人字加上兩點與入字作分別之類。)) 陳雲的書講到「透過、進行、作出、造成、構成 」五個詞語需要多加留意,如「由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可寫成「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民調結果」。再看今天蘋果日報社論《傳媒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揭露者》 ((李怡:傳媒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揭露者 《蘋果日報》 2009-10-31)) ,更深覺陳雲說現代中文的問題。
自問自己都是用「英文方法學中文、中文方法學英文」教出來的典型香港學生,中、英文都不會好,故此要多讀書好好學習。《傳媒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揭露者》一文,李怡的觀點我是認同的,但行文卻有問題。如標題:傳媒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揭露者。「針對」可有可無,加了表示傳媒必為當權者帶來痛苦。似乎應寫成「傳媒是當權者(乜乜事)的揭露者」,如「傳媒是當權者濫權的揭露者」、「傳媒是當權者施政失誤的揭露者」,因「當權者」不能「揭露」。對檔的寫法似乎係監察,即「傳媒是當權者的監察者」。另「孜孜不倦」,好夾硬,但我不敢說用錯。我會將標題寫成「傳媒是當權者不息的監察者」或「傳媒是當權者施政失誤不息的揭露者」。另文中引自 Jefferson 的名句:「如果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毫不遲疑地選擇後者。」令人失笑。「沒有報紙的政府」可明白、「沒有政府的報紙」到底是甚麼?蔡子強幾天前的文章 ((蔡子強:別讓憤怒吞噬了靈魂 《明報》 2009-10-29 )) 都有引用這句說話,他引用的版本是:「美國總統傑弗遜曾說,若要美國在有政府沒報紙、或有報紙沒政府之間取捨,他會毫不猶豫選擇報紙。」李怡的「沒有政府的報紙」似乎是原文的錯譯。 (("The basis of our governments being the opinion of the people, the very first object should be to keep that right; and 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 But I should mean that every man should receive those papers and be capable of reading th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