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帶到五月 ((最近只愛回帶,因為生活實在太沉重。有讀者非常禮貌地說我是傻西,看來我是回帶西才是。)) ,當時公園仔回覆瑪嘉烈的一篇博文,講到生活的壓力。我說這是社會壓力。社會對我們這些人有一種期許,於是乎我們的人生有一個軌跡:結婚、致富、置業、四個輪、生小孩、退休無憂,之類。
最近鬧得熱的,莫過於樓價問題。我在思索,到底樓價問題怎樣可以有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解釋。我只能有一個簡單解釋,因為我沒有讀過經濟,不像那些炮台山或扯旗山學會成員。價格與需求成正比,樓宇在香港是必需品,缺乏需求價格彈性。除了政府那些買樓送身份證之類的政策奇異地增加需求之外,我思疑我們太過固定的人生軌跡,可能亦是置業問題永成禍患的原因。假如我們都試將固定的人生軌跡都 twist 一下,或者會有轉機都未定。
我們是不是一定要有一個固定的居所?公園仔文章有說:
不一定要一世都住在香港的,如果有天香港活不下去,可以去別的地方,洋人向來都這思維,生在德州會到加州打工,港人卻一定要在這狹小的地方有樓才覺穩當。
為何我們一定要置業供樓為地產商打廿年工,這個問題值得深思。香港地產商好惡,一般個體戶小企業,如小型創作室,工廠大廈一直是租的。最近租盤因為活化工廈的政策,有租轉賣的傾向。屆時連個體戶小企業也要集體為地產商打牛工。要創業嗎?哈哈,請先向我們買單位。沒有錢嗎?請供。想租?別傻。
香港,只是一個城,比德州和加州更加 micro 。除非我覺得此地真宜久留,否則我不會輕易在此置業。既然所謂第四代香港人都說,前人的社會晉升階梯已經不存在,亦即是前人對我們的期許其實已經不切實際。因為前人用於置業的成本,低於一現在的一般大學畢業生。 ((是樓價 over 購買力。現在一般大學生的月薪有幾多,大家心照。)) 租住房屋是一個出路。應該放棄的,是以居所超級穩定作為終生目標的思維。只要我們肯放棄點點居住的舒適,我們的血汗錢,除了購買樓宇,還有更值得支持的商業活動。新一代永不翻身,其一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錢大多送到大商巨賈,而不是用於支持年輕人,冀望堀起的小企業。 Lifestyle 也太接近大商賈睇死我們的樣子:消費主義、貪舒服、怕困難。
我在做實驗,只要我的生活向環保方向轉一轉,就好像人生駛離了大地產商又一點點。年輕人創意工業,主要又以知識產權及新科技為主,要支持他們,我們有沒有對知識產權有充份的專重?我們的所謂消閒活動,到底是行商場不停購物還是行山、做運動或心靈、知識的修養?所謂的第四代,自救是沒有出路的出路,是最和平的解救方法,是不可能的任務 ((Mission Impossible 一字,其實是解好難但 Possible 。看看湯告魯斯獲獲都成功就知。)) 。但正如之前所說,第一個要放棄的,是居所超級穩定作為終生目標的思維。沒有穩定居所,要是解放運動失敗,可以逃走。反正大部份香港人,本來就是無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