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公園仔的本是留言及原文,讀到生活壓力。
我也不想用第幾代或乜世代的 Generalization 。
生活壓力這個名稱,我個人覺得,不是生活壓力,是社會壓力。社會,包括你的朋友、父母、同事、不知名的社會人士,甚至你的另一半,對人有一種 expectation ,就是你要走某一條路:結婚、致富、置業、四個輪、生小孩、退休無憂,之類。你解決不到這條路上各個 check point 的挑戰,你會感到無形壓力。這種,就是社會壓力,而不是生活壓力。當然,假如你完全做不到 check point 的挑戰,又不早死,又會感到無形壓力。這個壓力,是來自一個人不能達到社會對你的期許。
生,是生存;活,是活命。生活壓力,是連三餐一宿都有問題,才會面對吧。但是當一個人真的出現三餐一宿的生活壓力,社會又會用社會壓力去解決:這個人三餐一宿都有問題,大概是因為他沒有努力做好本份吧。這個「本份」,又回到那條死路:結婚、致富、置業、四個輪、生小孩、退休無憂...
社會壓力吃人,但我早說解脫了。反正我覺得我一世都達不到那些 checkpoint 的要求。你要知道,別人話你一句,只是大腦引起的聲帶震動 ((有時可能不是大腦引發的。)) 及一刻的情緒抒發,例如:「嘩,你咁大個人都無橦樓」。你要反抗這個聲帶震動,你知道要花幾多的勁嗎?買疊樓供樓,你估好過癮呀?
所以,我認為很多時這一類的聲帶震動及情緒抒發,只需用另一個聲帶震動及情緒抒發回應便可,如「係呀,吹咩」之類,較為省勁。何時買樓,甚至買不買樓,由我話事。
熊的大腦比我們大,但牠們只會根據基因編碼,達致繼續生存及繁衍後代的功能。人最大的特質,很多人覺得是道德,其實錯晒。 ((例如有孟子說人禽之別在於仁義禮智,這些大多是從教化而來,而非人之真正特性。而實際上缺乏仁義禮智的人,大有人在。)) 人對比其他動物的最大的特質,是會幻想,可以在腦中產生一種願景:有幻想就有創造力,人類才有獨特斑斕的文化、科學、歷史。相信人人都只是一條道路各個 checkpoint 上的過客,是壓抑幻想、扼殺可能性。將人,變成了熊,是一種工具。
可能你會說,我在說風涼話。其實我最沒有資格說風涼話。根據一般港人對成功的定義,我是衰到貼地。我唯一能夠達成的,就是娶了老婆及供養父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