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執著兩篇新聞,一篇叫做「U盤噩夢 滙控33元」,另一篇叫做「糖尿病藥甲福明傳亦污染」。
前者是香港人最喜歡的財經,文中充滿大量有如外星文字的財經字眼如「U盤」、「嘜價」。對滙控股價下降的原因,有多個不同的解釋。例如有「滙控的供股包銷商可能先沽售手上的貴貨甚至沽空,再以包銷供股的機會低價平倉獲利」、「近期滙控在倫敦的股價持續低於在香港的股價,導致國際投資者進行套戥,即是在香港沽滙控然後在倫敦買,導致滙控在香港沽壓大增」及「大戶以滙控收市價作為賭具,在場外對賭,因此做淡的大戶不惜在競價時段嘜價」。作為一個外行人,完全不明他在說甚麼,但我可知道記者一定對財經、財技有深厚知識。我想,這個要多謝林行止、曹仁超等等,多年來在報紙的「通識教育」。
後者是報道糖尿病藥甲福明( Metformin )都可能受污染。內文說道「衛生署昨日證實,歐化藥業的痛風藥別嘌醇毛霉菌超標,並證實是藥物半製成品儲存於室溫五至十四日,時間過長引致細菌滋生。」我對記者的要求不高,我不希望他們對生物學有如財經財技般深入了解,假若有一天他們能夠有中五程度的基礎生物學知識,能夠分清:病毒( Virus )、細菌( Bacteria )及真菌( Fungi )的分別,已算萬幸,是香港科學教育的勝利。今次事件的主角毛黴菌( Mucor ),是真菌。即是爛生果見到的,又或者人們用來做腐乳、南乳的真菌。中五生物學功課,一定有一份是畫出麵包黴的結構。當然,這不是生物學功課,假如記者真的不懂分別,可選用病原體( Pathogen ),或更加常用的病菌( G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