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

Home | About | Archiv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Posted on Jan 22, 2009 by Chung-hong Chan


美國過去 30 年的強姦犯案率。自 1993 年互聯網民用化後,強姦犯案率持續向下。

此 Blog 突然成為反對基要派的前線。本文的想法,屈了很久,與我的 MacBook 是否需要加 Ram 這個問題,時常阻礙我的思緒。今次真是不寫不罷休。
話說昨天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上,檢討《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有九成發言的人支持政府強制過濾色情網站。其中包括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關啓文,指出研究顯示色情資訊會導致更多女性被強姦。另一名性文化學會事工主任麥沛泉,指南韓有小學生受色情片影響,強姦女同學。
這些所謂學者,不知所謂。姓關的可列出是那一個研究嗎?後者姓麥的,更加是 Cherry picking 。假如我要 Cherry picking 的話,作為一個「學會」, pick 的不是一個小學生受色情片影響去強姦人來支持立法網絡 23 條。因為立法的精神,不是規範一個小學生,而是全體市民。只選一兩個個案來大造文章,是水平的低下。由於該人是以其學會身份發言,間接亦反影其學會的整體水平低下、組織集體討論低下、學術水平低下、議政水平低下及思維能力的低下。我也學那個姓麥的,選來兩夥櫻桃,不是我胸前的那兩粒,也不是南韓的小學生,而是兩份社會學研究。
日本,係人都知是色情資訊氾濫。如此國家,如果我們相信上述關教授或麥主任的 modeling theory ,即是人對色情資訊內的行為有學習、甚至激化傾向,一定每天強姦事件有如爆屎渠的多。當地的法規,是在八十年代才有轉變。本來是反對一切形式的色情資訊流通,繼而是容許色情影帶的流通,但不能展示陰道及陽具,以及主角要年齡滿十八歲。觀看者也需要年滿十八歲。例如不能向未滿十八歲年青人售賣 AV 、色情網站也需要設關卡詢問瀏覽者是否夠十八歲。從此色情業爆發增長,例如 AV 有不同的種類題材,還有色情漫畫、書藉、周刊、電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刊登夏威夷大學的研究 ((Diamond M. Pornography, Rape and Sex Crimes in Ja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1999; 22: 1-22.)) ,了解日本自 1972 年至 1995 年,成人影帶資訊爆發與日本強姦率的關係。這個研究時段包含了日本放寬色情資訊限制前後。日本政府登記的色情物品,由 1972 年的約兩萬件,暴升至 1996 年的七萬六千件。但是強姦事件,由 1972 年的 4677 宗,銳減至 1995 年的 1500 宗。由於色情資訊更易被低年紀人仕接觸得到,如果 modeling theory 成立的話,低年齡人仕應該會因為模仿 AV 而去犯罪。但現實數據顯示,年紀組別愈細,色情資訊流通後,性犯罪減少愈多。
另一個研究是在美國,有關上網與性犯罪。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研究 ((http://www.law.stanford.edu/display/images/dynamic/events_media/Kendall%20cover%20+%20paper.pdf)) 美國州份的上網比率及性犯罪關係。她們發現,州份上網比率每增加 10% ,性犯罪比率平均降低 7.3% 。(已控制其他因素如貧窮、男女比例等等的影響)與日本的研究相約,性犯罪比率減少最明顯的,是 15 至 19 歲。
當然,以上都是 Cherry picking ,的確有研究發現色情資訊接觸可能與性犯罪有關,但都不像以上的 Empirical evidence 。這些研究有以下特色:

1. 實驗研究,以問卷調查色情資訊接觸與性犯罪念頭的關係
2. 以實質性犯罪者作出研究,了解他們收看色情資訊的情況

這些研究的問題是,問卷發現性犯罪念頭,不是現實性犯罪施暴者的複制,代表有念頭,不等於會實踐。而以實質性犯罪者作研究,亦為不妥,因為我們不能知道色情資訊是不是一個觸發因素( Trigger )。
以個人或部份人經驗,認為看色情資訊會有性犯罪念頭,繼而增加性犯罪可能性,是完全的違背社會學第一課 social imagination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感謝讀者 paulymh 指正,的確是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 的方法。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指處理社會問題,不能用個人 common sense ,而要超脫個人角色的枷鎖。例如一個基督徒看社會問題,不能只以基督教義詮釋社會現像,甚至倒果為因。
有些人看完色情資訊會有性犯罪念頭,但為何實質社會學證據卻出現相反的結論?為何個人經驗不會從社會反映出來?就是因為社會不是像個人。
社會學另一課,叫做 Social control 。指出社會會對人的行為作出約束,例如法律、民風、習俗、道德、宗教。涂爾幹特別強調法律的作用。
看完色情物品,人或會有性衝動,甚至性犯罪的企圖。但實踐這個幻想,是有社會約束,例如強姦會被嚴刑。於是乎會轉向較為被社會接受的方法,例如與愛人性交、手淫甚至召妓去解決。正如很多時我們都有打人、殺人的念頭,言語暴力講粗口人家祖宗十八代都要幹他一幹,但絕少人會實踐。因為罵人已經作為真打、真殺、真幹人祖宗十八代社會較為接受的代替品,無需面對真打人、真殺人、真幹人祖宗十八代的代價。
我不敢說色情資訊是性犯罪的代替品,從而減少性犯罪。因為學者都未有確實定論。但姓關姓麥的,一口咬定色情資訊引致性犯罪,是低劣、廉價、妄顧現實的說法。

延伸閱讀:galileo_c 是日淫管條例特別公證會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