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的教育,主要以講課( Lecture )為主。其實外地早就發現,講課是一種非常沒效率的教學方式,講課難以教育學生人生的價值、啟發興趣、發展人格及改進行為技巧。這些問題早就在 Donald Bligh 的著作 What's the Use of Lectures? 討論過。
香港家教已經解體,家長將子女的教育責任,包括對其品格的教育的責任,都推到學校頭上。古語話: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品格教育永遠都是從家教而來,而古典家教的方式絕非講課。學校習慣以講課方法教育學生,這種方法絕對不能向學生進行品格教育。
就算是一種技能,如電腦的使用方法、 Wordpress 的使用方法、駕駛車輛、設計、繪畫、寫作、舞蹈、樂器、煮食,都不會是從講課學回來。這些是透過實習、自我學習、自我研究、詢問朋友等等方法學回來。
我認為講課 ((這裡專指大學教育。因為我現在是某大學的學生,以下文字是我以大學生的身份說出。中學教育由於離我甚遠,而我亦不明中學生的教育需要,故此未必能應用於中學生/小學生。)) 最悶,是從 Powerpoint 照讀,這是忽略學生的需要,只求滿足自己教學的責任的敷衍塞責行為。這種教學行為當然能夠滿足香港以考試為教學最終目的的情況。因為就算照讀與否,你只是預料學生將講義背得滾瓜爛熟再在試場嘔出來。一場有趣的講課,是要將題材改變成在學生角度有意義。例如問問學生現實生活的例子、現實生活中可能找得到的研究題材、現時教的東西可怎樣應用於日常生活,亦應該將新舊教的概念作出連貫,學生才能以一個系統的方式了解知識,而不是以一份 Powerpoint handout 的方式死背了解。
我實在建議每個以教書為業的人,看看 Bligh 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