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

Home | About | Archive

Posted on Jul 23, 2008 by Chung-hong Chan

malaria.jpg

Intro: 一首普通流行舞曲各部份是這樣分的, Intro 、 Verse ((日本 Para Para 叫做 A Melo[dy])) 、 Pre-Chorus ((日本 Para Para 叫做 B Melo[dy])) 、 Chorus ((Para Para 叫做 Sabi)) 再入 Intro/Outro 。
A(Verse):昨天我部門開了個記招,無記電視沒有來,是可預料的。 ((因為研究太廢。)) 回家看無記電視新聞,報道了馬大公共衛生學院的氣溫與死亡率研究。鏡頭見到進行簡報的是外藉生物統計學教授 G 教授,記者訪問的是陳教授。 ((這位陳教授利害,是公衛學院助理教授及無國界醫生,最近亦到四川支援,今年才 34 歲。研究亦以人道災難為主。))
B(Pre-chorus):讀大學時,有一位分子生物教授醉心於研究抗藥性瘧疾及其他熱帶患病。當時他說瘧疾是被遺亡的疾病,因為富庶國家鮮有人患此病。但此病在落後及貧窮地區,例如非洲,每天殺 2000 個小孩。雖然死亡率高又普遍,但這不像 AIDS 、肥胖、心血管、代謝病,患的人主要在富庶國家。就算瘧疾有研究成果防治,貧國都不可能支付。因為沒有商業利益,科學研究亦慢慢萎縮。在過去廿年,雖然瘧疾科研有成果,但貧富差距卻令非洲瘧疾死亡率反而升了兩倍。這亦是 Bill Gates 的基金會決定大力注資瘧疾科研及瘧疾防治的原因。
將A加上B,是 Chrous:我很享受看 G 教授的研究論文,因為 G 寫研究用到的統計方法及工具的資料淺白但詳盡,我也想一天學到他的一半。 G 及陳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到 Malaria Journal 分析中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雨林區天氣與瘧疾發生率 ((Incidence ,即「膠率」,一時段內新發生次數除以追縱人口。)) 的關係。用到的方法是時間序列中的 ARIMA (p, d, q)(P, D, Q)s 模型去分析 1971 至 1999 每月或每年的天氣及瘧疾數據。沒必要知道 ARIMA (p, d, q)(P, D, Q)s 甚麼。有興趣可參考該文的介紹,介紹得相當好。
一般以為瘧疾發生率與降雨有關,因為降雨地上有水窪令瘧蚊滋生。這研究和之前文獻發現是錯誤的。這研究發現,今年瘧疾發生率與降雨無關,反而與一年前的大霧次數有關。這是科學界首次發現。研究人員認為就算小雨,瘧蚊滋生就會增加。下再多的雨,對增加瘧蚊滋生的效果會飽和。而暴雨及風暴甚至會破壞瘧蚊滋生點。反而大霧次數增加,卻柔和的為大地帶來水份,由其是在乾旱及冷凍季節,令瘧蚊滋生慢慢滋生,再經過水文學及生態互動,令一年後瘧疾發生率增加。
Intro/Outro:衛生部門可因應今年大霧次數,推斷明年的瘧疾疫情,甚至計劃防治。如此重要的消息,可惜與香港關係不大。亦因此這個重要研究被活埋近兩月,好像未見到有任何媒體報道。我作一個民間科學報道吧。 ((亦因為上一篇的部份留言令我的心覺得很難受,我不想再寫香港這個醜陋社會,想讓心靈安靜。想寫我的老本行科學。))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