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的英國醫學雜誌標題是Researchers drowning in bureaucracy.當中有一個研究很有趣(但其實是惡夢)。例如研究人員平均竟要四十小時去填寫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批研究的申請表。另外,也有研究指 倫理委員會刪改研究步驟,令研究不能順利完成。因此,他們指出倫理審查委員會是一個官僚的架構,甚至是阻礙科學發展的機構。
官僚系統,就算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你我心目中都知道甚麼為之官僚系統。偉伯(Max Weber)定義了官僚。官僚系統包括了規定的工作程序、分工、多層式的管理系統,與及建立人際關係。我相信沒有他,沒有現在的管理學,也沒有滿街通天地下的BBA。
經過百多年的進步(退步?),隨著管理人員、職位級別在機構中以幾何級數增加,官僚系統已經變成了另一層的意義,甚至引伸到官僚主義的出現。在現代的機構,官僚主義最為明顯的可說是各地的政府、醫院、決策機構、公司,甚至司法系統。(等候董建華發落?)
官 僚主義反而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官僚主義者的工作就應是將官僚系統的特點過份地表現出來。例如他們服從於規定的工序,故他們不接受改變,又或者更為有效率 的工作方式,有時甚至將錯就錯;分工,令他們將自己應做的工作推卻於他人;分層式的管理令他們懼怕負責任,於是乎將一切的工作完工時間推後,免得承擔結 果。同時,分層式的管理令機構愈來愈龐大,行事又會分得太細,又或者分工不清,出現「人球」的情況;而建立人際關係,不是成為偉伯口中的團結工具,在資本 主義社會,成為了上位捷徑,俗職擦鞋。
在現今而言,官僚此字已經沒有偉伯本身的意思,反而是指懶惰、自私、沒效率、浪費。試想想要實行一個 新的政策,又或者要創建一些新的東西,進入一個官僚系統先要填上申請表格,再將申請表格交予秘書、秘書交予審儐滬u、審儐滬u要約同管理層開十多二十 個委員會、包括政策部、宣傳部、風險評估小組、設施管理部、財政部等等,再要多方人等認同,才能成事。成事後要修改政策,再要經過政策審批小組審核。到了 政策實行,要進行員工訓練,訓練之後又因為員工有習成的工序,覺得不習慣。要一年半載才能真正完整實行。完整實行之後又有一兩個員工不服,故又要討論罰則 等等機制,又開一百幾十個會...
到底要經過以上的官僚系統,再加上其中一兩點上有一點點的阻滯,要多少的時間?
看大班的沙 士報告,他在沙士期間和醫管局、衛生署和教育統籌局的管理層對話,他不停地轟醫管局、衛生署和教育統籌局官僚,可能是病毒蔓延的主因。因為他們進行每項決 策都要開一連串的會。例如就醫護人員應否帶口罩、帶何種口罩、在那裡帶口罩、能否帶自己買的口罩開會,開會後有了指引,到了在病房中實行卻又有醫護因為帶 口罩而被摘名。特區政府,在官僚主義過於強勁之下,根本沒有可能可以做得到以前英國人那種強勢的統治。董被轟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都是因為官僚。同樣具有 一個官僚系統的新加坡,在沙士期間它們的決策比較快,停課、家居隔離、邊境檢疫等等只於一、兩天之內決定。當然,香港同時要隱瞞源頭病人來自廣東的政治正 確之外,就是因為官僚主義是否過於盛行而令決策緩慢。面對巨變,現行政策已經不行,官僚地維持現行政策只會令情況更加為之壞,將錯就錯。
17:25 - Tuesday, Aug. 03,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