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富裕國家的人民可以去選擇有夢想,而貧窮國家卻沒有這個選擇權。原因是貧窮國家的人民要花費過多氣力在生存之上,而富裕國家的人根本不用花太多氣力就有生存,故可以有多餘的能量用於實現夢想之上。人窮志短,其實都可以是事實。
有兩條很神奇的曲線,一條叫做羅倫茲曲線(Lorenz Curve),另一條叫做恩格爾曲線(Engel Curve)。
Lorenz Curve將一個地方的人根據收入排名在X軸,再將他們得到的收入之於全體人民的收入的百分比排在Y軸。這條曲線是用來計算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恩格爾曲線是一條十分有趣的曲線,它將收入排在x軸,花在食物的開支比率排在Y軸。當收入由最低點開始上昇,花在食物的開支也 開始增多免得自己捱餓(錢多左,食好左?),也因此比率愈來愈大;直至某一點,收入可以完全地cover食物的開支,而對食的需求不再上昇,於是乎比率開 始降低。故這條曲線在某些地方是可能有轉捩點(由上昇至下降)。而香港的這條曲線是存在轉捩點。兩年前城市大學研究發現,在香港這個轉捩點存在於港幣三千 七百五十元。也即是收入在三千七百五十元以上的人,才有能力選擇去做為生存以外的洗費。根據九九年的資料,全港最少有近三成人活在這個轉捩點之下。而這個 轉捩點,就是所謂的貧窮線,應用於計算最低工資。可是香港政府不但沒有設立最低工資,甚至連貧窮線都沒有定義好。
開始覺得自己沒有可能有夢想,就算有都難以如願。就是因為那三千七百五十的分界線?
在電視看著有錢佬在「老點」到一班中產份子「陀陀拎」,這些中產份子明顯是夠錢用,他們為了那幾百萬的年薪而玩這個遊戲,為了達到他們的Apprentice。為的都是更加脫離這個三千七百五十的分界線。將自己排在Engel Curve的x軸更後位置。
最近身邊很多人都為這個三千七百五十的分界線而煩惱,當中當然包括我。我建議大家可以試下寄餅帶比�,也野i以脫離貧困飛黃騰達。當我看到他們的參賽要求,我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我是否美國公民(綠卡網上有得Bid),而係我是否具有excelle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09:26 - Saturday, May. 22,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