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

Home | About | Archive

Suicide is the solution for real loser / The winner should be hackers, not Bill Gates...

Posted on Aug 5, 2002 by Chung-hong Chan

星期三就是中五和中七聯招放榜。香港考試局剛剛改了名(不知大家知道否),改名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每年到這些放榜,我也不知道為何考評局的總秘書蔡熾昌自已及其壽堂都被各大考試成績不佳的考生在網上臭罵。可能是這職位的職責吧。

數天前在星島日報看到一篇報導,指放榜成了家長情緒的情緒風暴。也即是放榜時,老竇老母比考生自已更擔心。

我已經脫離中學教育系統兩年,我記得我那個年代,每個學生放榜,都是自已去找學校,自已去承擔自已考試的成績,無論好壞也好。總不能成續差就跳樓算。

現在可不同了。考生的成續差,有老竇老母和他去找學校。這種情況,只令我想起小學生/幼稚園的學生,我也不明白是老竇老母仍當中五的學生係小學生,還是中五學生仍當自已是小學生。中學生時常以為自已很成熟,但總是每事都不肯承擔。仍然習慣去撒賴。

悲夫!數年前的情況和今年不同。讀完中五現在就成了雙失青年(大學畢業都成了雙失青年),很難找工作。當然,出路係多了,但多數是水泡。

喜歡自殺就儘管自殺吧!世上不需要沒有意志不會長大的人,反正世界沒用的人太多了,太多這類人只會成了世界的負累。無錯!我正在鼓勵這些人去自殺。兩條路,一係自殺;一係改變自已,都已經十六七歲,是時候成長一下了。學習一下去承擔自已做事的結果吧!


佳句兩句,大家估估是甚麼人說的。

「我想全球的電腦市場最多只能容納五部電腦。」

「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想在家中放一台電腦。」

現在這個年代仍有說這種說話,你會說這個人是傻子。十年前說,你會說這個人不懂分析現狀。二十年前說,你會說這個人沒有遠見。

當你知道這兩句話是出自電腦人口中,你會不會覺得很驚訝?

第一句話,是國際商業機器(IBM)的董事長Thomas Watson在一九四三年說的。而第二句話,是迪吉多(Digital,現已被康柏收購,未被收購前曾是全球伺服器電腦最大出貨商)創辦人兼董事Ken Olsen於一九七七年說的。

當 然,那個年代電腦仍是一些要用一間房子去收藏的巨獸,而且價錢是天文數字,他們在當時說這些話也無可厚非。其實真正令到電腦發展到家家都有一台的地步,我 們不能不提首部家用個人電腦的創造者。你估會是誰?Bill Gates?非也非也。當時他仍在為Altair電腦製作BASIC Compiler。(微軟不是以DOS或者Windows起家,而係靠寫Compiler起家的)

大眾普遍認定,第一台家用個人電腦的是蘋 果的Steve Wozniak和Steve Jobs所製造的Apple I電腦。推出日期是一九七六年七月,Woz用了一年時間去設計。Jobs得到其線路圖,更應為這個電腦有市場,於是就將這個電腦商品化,目的是要普通人都 負擔得起。所以這個電腦的售價只是US$666.66。

這個產品當時未能夠將電腦打入每個家庭,因為當時只有少數商戶售賣Apple I。但這機器以當時來說真的很超值,這個電腦沒有當時電腦的燈泡作資料顯示,而用上了貴價的Video Output。有8K Byte的Ram!

真正令個人電腦大興的,都是由Woz設計的Apple II電腦。以下的蘋果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不再贅述了。

Jobs一真被認為是蘋果的精神領袖兼創辦者,我也很欣賞他的遠見和行銷技巧。但Woz卻是一個典型駭客英雄。他要創造一部「普通人可以負擔的電腦」的想法,絕對是劃時代的。(請自行比較他的想法和上面的兩句佳句。)

我更欣賞的是他典型駭客式的思想:不會為金錢所蒙蔽而沉淪於企業文化,以及駭客關心他人的傳統。他帶著股票離開了成立只有六年的蘋果電腦,宣佈退休。聘請秘書和會計管理他手上蘋果的股票,令自已可以餬口之後,他就全面投身於教學工作。這個種做法是多麼的偉大啊!

事 實證明,真正具有開創性的東西,都不是由政府又或者朝九晚五的企業所能夠製造出來的。駭客在上一世紀製造了很多開創性的東西:個人電腦,多種不同的程式語 言,試算表軟件Lotus(後來成立公司,被IBM收購),互聯網協定TCP/IP,WWW伺服器Apache,Domain Name,E-mail伺服器Sendmail,Newsgroup伺服器TIN...

電腦資訊業的發展,全靠一班不問金錢,只講求軟件的公開性,以及自已得到同儕肯定的駭客。假如這些駭客都只是想著錢,以控制其軟件創作的流通性謀利,可能時至今日,電腦仍是一些巨獸,可能電腦市場只有五部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資訊業,沒有Nasdaq...

01:09 - Tuesday, Aug. 06, 2002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