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愈來愈不像日記,可能因為最近沒有大事發生在我的身上。
今晚講的題材比較深奧,是屬於高階的Electrialcal Eng那一方面的東西。對於一些如我這般成績差劣的學生,沒有可能讀得到Double E,也只好看看有關的網頁,了解那個門派的新知,總好過甚麼都不知道好。
現 實當中,人類很多的發明和設計,都是參考生物的結構所製成。例如麻繩是參考肉類纖維結構而製成。相傳史前時期,中國的魯班師傅發明手鋸的念頭是由於他看到 葉子的邊緣的利刃而引發。也傳說魯班曾參考飛蟲的飛行方法去發明一架飛行工具,到底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如果是真的話,那萊特兄弟發明飛機肯定不是第一 人,而是千多年前的魯班。
現在電子科學的發展,是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最為熱門。
人 工智能是指電腦能夠思考,憑其思考能力去給人們一個有理的答案。一向電腦也只是做儲存資料的角色,它們不會思考再給你一個答案,他們只會在資料庫中找出答 案。普通電腦只會記下人所輸入的答案。例如你問電腦一加一等於幾多,他們只會答「二」。而不會說這個「問題太淺」。如果你要電腦答「問題太淺」,你得在程 式中輸入才成。
而現時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主要有四個最大的方向:快思邏輯(Fuzzy Logic)知識資料庫(Knowledge Based AI)自然語言分析(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和神經網路系統(Neural Network)。當中以神經網路系統最為有趣。因為這個電腦設計是將人腦的結構以及運作方式用電腦模擬出來。在神經網路系統,電腦不是有如我們現在的結 構那般,只有一個思考的中心,而係將電腦的運算能力和儲存能力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結構,這個小結構稱為神經元(Neuron),每個神經元又會以神經 (Nerve)接駁起來。
在神經網絡系統,電腦能夠分析輸入的數據重覆的規律,重覆次數愈多,電腦分析的速度愈快。也即是,電腦也要學習,要訓練才能增加工作效率。
聽說戰勝俄羅斯棋皇的深藍超級電腦(IBM Deep Blue),其架構也是使用神經網路系統。很多人試圖分析深藍戰勝棋皇是因為深藍的高超運算能力,這個說法不完全對,反而真正的原因是深藍運用了人腦的思考方法!
聽說最新的神經網路發展更有基因的概念在內。軟件包括有突變等等情況出現,令電腦思考的方法更像人腦。
我 們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成熟,再加上知道人工智能電腦能夠打敗棋皇,總覺得電腦終有一人會取代人腦。甚至電腦因為會思考而反過來攻擊人類。這些想法,我覺得 只合用作科幻卡通的題材。人工智能發展的原意,也不是用作取代人腦,而是以人工智能去協助人腦。有人這樣說,人工智能就像薯刀,怎樣都要用人手拿著才能削 走薯皮。用薯刀削薯皮,當然比單單用人手去削好。問題是,當你手上的是蘿蔔,你用手也大約知道如何去削。但薯刀自已本身,沒有人手的幫助,根本不能工作。 再加上薯刀只能用作削薯皮,不能削蘿蔔皮。
02:19 - Wednesday, Jul. 17,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