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

Home | About | Archive

摘星者

Posted on Aug 16, 2006 by Chung-hong Chan

見Pcheung寫「摘星者」,達修三號四驅車。今日有傳聞盛傳「摘星者」會考放榜僅得三分。嘩...削左D播。
當然,如果此傳聞是真實的話,其實都有第二個解讀方法。就是香港會考不能夠分開勁人和弱人。洋洋幾十年來,我想香港的會考制度,是沒有做過任何的validation;就算有,亦不多,也不透明。Validation這個字雖然常常在報紙雜誌不適當地亂用,其實這個字是很Statistical的,沒有經過統計分析,也不能說是Validated。換言之,又是統計學出場的時間。
Validation最少要有四關要過,分別是Content-based arguments, Criterion-based arguments, Construct-based arguments以及Consequences-based arguments。
Content-based是指會考的內容有沒有完整的涉獵要試驗的知識(例如數學考試會不會年年都不考Linear Programming,但仍然年年都教)、Criterion-based是指會考成績是不是可和其他類似考試相比較(例如同一個考生去考會考英文和去考托福考試,兩者的成績有沒有關連性)、Construct-based是指會考成績是不是能夠量度你想差度的知識水平(例如考中文,Paper內竟涉及數學;如數學低能中文高能的Tommy仔去考這份中文Paper,分數就不能反映Tommy仔的中文水平)、Consquences-based是指會考成績好壞會否引致考試者有不同的後果(例如阿明仔會考10分,阿強仔會考30分,他們三十歲時的薪金水平有沒有不同)。
要Validate一個test,醫學上你們見到的所有test,例如X光、MRI,甚至那些老人痴呆問卷,大部份經過以上四層的validation。外地很多入學考試都有做過定量的統計分析,不停需要進行這些Validation,如果發現有不公平,會即時改進。外地的考試,不少甚至會有提供分數的平均數、標準差,甚至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等等。總之一切都很透明。
香港的考試制度有沒有經過這四方面的validation,我實在不知道。我想,由於這些試沒有怎做過validation,也沒有怎去改進(我不是指狂改Syllabus),太過粗糙,才會有得捉題目做補習天皇。基本上和賽馬、賭波、廿一點甚至Monopoly遊戲,玩法十年如一日,經過統計學分析找出致勝之道後,長遠來說一定會被攻破。被攻破後,只會令這個遊戲變得更加不公平,更加差。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