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人做甚麼調查,做得不好,得出的結果就是誤導。
看到這個調查結果和Conclusion,真是低能調查低能Conclusion。
Quote:
調查指出,年輕人跨區工作情較普遍的地區為新界西,在60名就業受訪者中,有一半具大專或以上程度的學歷,月薪介乎6000元至8000元,當中四成只需付10元以下的交通費。葉偉明解釋,由於跨區工作交通費用高,較高學歷的青少年為減省開支,寧願留在區內做較低工資的工作,令一些較低學歷及工作經驗較少的年輕人,被迫要跨區工作。
Total sample有488人,為何突然抽60個受訪者出來做Subset analysis?(Subset analysis是做研究的大忌!)
有沒有Check過這60個Sample是不是有用的Sample?Okay,60個有一半具大專學歷(留意,這個調查本身說488個受訪者有「超過七成受訪者教育水平為中七以下」即有三成是中七以上的大專學歷;可是突然找出來的60個Sample卻「有一半具大專學歷」),即只有30個大專生月薪介乎6000元至8000元,而這30個人又只有四成人只需付10元以下的交通費。30x40% = 12個人。
第一,他們有沒有Check這這60個突然抽出來的新界西Sample的Composition和新界西General population相似(例如與人口普查數據對比)。而大專生的月薪,Upper limit絕對無可能是8000元。(香港每所大學,不計醫科生的新畢業生平均月薪一定過萬,Upper limit聽說最高達到65000。)根本這個是一個Bias了的Sample,一係問不夠人而且問的對像不夠全面,一係調查的方法有問題,更可能的原因是那60個所謂Representable的Sample,根本一點都不Representable。我不明白為何不用原來那488人來draw conclusion,而突然找60人出來「製造」一個Conclusion。
有12個高學歷人仕人每天的車資為10蚊樓下,可是個Conclusion係:「較高學歷的青少年為減省開支,寧願留在區內做較低工資的工作,令一些較低學歷及工作經驗較少的年輕人,被迫要跨區工作。」講到好似學歷較高的青年「迫害」較低的年青人,霸佔了所有本區低工資的工作機會,而較低學歷及工作經驗較少的年輕人,「被迫」要跨區工作。
調查機構訪問地點為天水圍、元朗、屯門及東涌,我可以肯定,在這個區域跨區工作的青年人,高學歷的比低學歷的多!天水圍、元朗、屯門及東涌沒有大型的工業區、商業區、公務機構、Research insitution,何來足夠機會給高學歷人仕?在這些區域,工作機會多數為建造業、服務行業、零售業等等低技術低工資工作,我死也不相信高學歷人仕去霸這些低工資工作機會,而令較低學歷及工作經驗較少的年輕人,「被迫」要跨區工作。
Research有個行規,少過100個Sample,切勿使用Percentage來表示數字!那些「一半具大專學歷」、「四成人只需付10元以下」好像很多似的,但其實是在為那60個的細小Sample乘大了1.66倍,令數字更加嚇人,由其是沒有表示低學歷人仕相對的Percentage,以及使用統計方法對比這兩個Percentage的差異有否統計學意義的時候。我也可說這個調查有九成數字有問題,而有十成的Conclusion為錯誤,而且此研究有十成的研究人員不懂做調查。
我作為一個住在新界西,高學歷,跨區工作,每天車費達36.6的打工仔,我對這個調查結論表示嚴重的不滿!這個調查根本沒有試過去了解新界西低學歷青年人跨區工作的原因,而用一個錯誤的調查方法將問題推卻到高學歷人仕,我會歸類為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