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sawriot

Home | About | Archive

Don't 謊!

Posted on Mar 31, 2005 by Chung-hong Chan

某日報今天的社評是評論國內突然十分流行的塑型性支氣管炎(Plastic bronchitis)。內文有一段極為有問題,節錄如下:

雖然,這種新疾病在香港尚沒有大規模被發現,但在二○○二年曾發現過一宗,當時患病的四歲女童已痊愈,但令人奇怪的是,既然是前所未見的新疾病,為甚麼沒有人提起過?衛生署也從沒有向市民透露過任何訊息呢?這說明舊有的處理手法和中港兩地通報機制存在極大的漏洞,因為,若該疾病如沙士一樣兇猛,對整個社會的損害便難以估計,我們便有可能陷入新的危機之中。

縱使我們知道我們的醫療系統的確是有問題,但我覺得該報以此評擊有關的醫院(瑪麗醫院)和衛生署,有欠公正。
醫院每天都可能見到很多的「怪病」。假如那種「怪病」沒有傳染性、文獻有記載(最早的外國兒童病例已經是一九八五年,二十年前了!故此不如那篇評論說,「醫學科書上尚無記載,但卻可以致命的可怕的新型兒科疾病」或「兒童醫院將這種新發現的致命性疾病命名為塑型性支氣管炎」)、不太高危(死亡率其實沒有報紙形容那樣高)、沒對公眾衛生有影響,而且文獻有記載其醫治方法,最重要是患者只有一個,我不見得醫院或衛生署有需要向市民透露此個病例。當然,向外透露是好,但不透露也不見得會如文中所言:會陷入新的危機。假如任一怪病病例無論大病小病有傳染性無傳染性一宗至十宗都要向市民公佈,相信市民每天看到的新聞報道都只會是這些怪病新聞。再者,這些對公眾健康沒有影響,但醫學界十分關注的新病症,病例報告應出現在醫學期刊,而非這些在報道醫學新聞有時會失去常性的香港傳媒。
此文也有點誤導成份,「若該疾病如沙士一樣兇猛,對整個社會的損害便難以估計」,重要字眼是個「若」字,而事實上「塑型性支氣管炎」沒有如沙士一樣兇猛,那上文任何文字、立論皆為廢話,也不可以作為例子。
此報章有盲目攻擊香港醫管局、衛生署、食環署以及周一嶽的傾向。醫管局財赤又鬧,推行方法滅赤又鬧。作為一個在醫院兒科部門工作的科研人員,有必要指出這篇評論的失實以及誤導成份。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