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不知為何,寫數據新聞的人都好喜歡寫 Blog 呀、拍 YouTube 之類,講講每件製成品的「製作特輯」。 ((以前有位由 diaryland 識的網友說我是藝術類人士,喜歡表達自己。但事實上,我不太會表達自己,可能是我已過了寫 blog 的熱情期,那個喜歡表達自己的假像已變回不會表達的本尊。))
如果要講這個任務的一件事,就是我由數據都未有直至周日刊出第二篇文,總時間是十二日。 ((github 是有紀錄的)) 在十二天裡,我寫了收集數據的軟件、分析數據的軟件、寫了兩篇 features 、用 gephi 和 ggplot2 畫了很多圖的初稿,還有那個有點急就章的 kumu.io 互動網上版。十二天之內仍要處理個人研究工作、有一天電腦掛了,更有一天人也掛了。期間放工又要每晚上幫忙家中魚塘捕魚作業。故此,那兩篇文章的心血不是某當紅作家口中的「三罐紅牛」所可以量化的。在數據研究方面,基本上我「一支冷」一腳踢搞掂。慶幸明報星期日生活的編採團和美術大佬非常強勁,在繪圖和表達手法提供大量協助,令此兩文可以順利出版。所以,這兩篇文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他們也幫了很大的忙。
如果要想想未來此系列的走向,就是應否走完全寫新聞的風格,還是仍保留有評論的風格。純新聞的寫法對我來說有壓力。我比較傾向有點點評論,但評論要是建基於數據分析。
這一篇之後,要先休息一下才執行下一個任務。當前最恐怖的任務是開學後的 TA 工作和處理十月尾去德國參加學術會議的事宜 ((嘩仆街第一次出國的大鄉里)) ,同時也要持續處理自己的博士研究。明報數據新聞是個定期的專欄,是會再與大家見面的,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