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

Home | About | Archive

你又學人寫盆菜

Posted on Feb 9, 2011 by Chung-hong Chan

頭條日報 蔡子強:盆菜的起源

典故的源頭是宋代,有好幾個版本,但都是與香港與華南一帶有關。一說是愛國將軍文天祥被元兵追殺,渡過伶仃洋,狼狽逃至現時深圳一帶,天色已晚,情況就如其詩所述:「惶恐灘頭說惶恐,伶汀洋裏歎伶汀」,將士飢腸轆轆,住民同情忠臣,用家裏儲備的豬肉、蘿蔔,加上現捕的魚蝦煮飯來接濟,但卻沒有那麼多碗碟,只好將就一點,拿木面盆盛菜,將士圍盆而食,這就是盆菜的起源。

那麼多的文化人,我只讀過陳雲教授寫盆菜最應景,而他也是唯一準確說明並無「盆菜」一詞,圍頭人只知甚麼叫「食盆」 ((其實更正宗圍頭話是「吃盆」。那個吃字,在圍頭話似 head 音,而個盆字,則似「捧」音。)) 、煮那種東西叫「打盆」,故此那東西作名詞用只是叫做「盆」。本人以前也寫過一篇,那篇是獻醜成份居多。
從外家係圍頭人的阿媽得知,盆應該只有六種材料,分別是豬肉、門鱔乾 、蘿蔔、土魷、枝竹和豬皮。圍頭人打盆的海鮮,很少吃鮮的,故此一定沒有鮮蝦。至於為何沒有鮮物,是因為圍頭食盆食的理應都是粗物,故此是用積存的土魷和門鱔乾。我童年食過圍頭佬點燈的盆,因為富裕了,已用上鮮雞、鮮蝦、冬菇和新鮮炸門鱔。茶樓食肆賣的甚至因為炸門鱔有細骨而將它取締了。
至於為何食盆與過年有連結,是因為原來圍頭人「點燈」習俗。點燈的意思,是過去一年圍內曾經添丁的人士,要寫嬰兒名稱在燈籠上,在正月頭幾日掛在祠堂。至正月十五,正式知道該年添丁數目,一一將嬰兒名稱寫進族譜,就有開始節慶。節慶有些圍是食盆,有些圍卻是食九大簋「到圍」 ((「到圍」又是另一歷史字眼,類似到會,找一群廚師在圍中煮食設宴,有時廚師是圍內人有時是外人。有時會找歌手到場表演助興,未紅的梅豔芳當年唱唔少「到圍」 show 。台灣仍有此習俗,稱為「辦桌」或者「流水席」。)) 。每條圍的習俗都有些不同,例如日期的前後,但過程都大同小異。初一二三總不會食盆,但在茶樓食肆推波助瀾之下「盆菜」卻變成了城市人的過年食品。
近年已經怕了食盆,我寧願獨立食南乳炆豬肉。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