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den wir Helden für einen Tag

Home | About | Archive

File-drawer effect

Posted on Aug 19, 2008 by Chung-hong Chan


Funnel Plot 的不平衡,則重一邊,代表可能有 File-drawer effect 。

蘋果日報委托港大做民調。港大卻不能即時或延後數日在網站發表,要到選舉後才能公佈。付了錢獲得第一使用權的蘋果日報只選擇性報道。我認為這樣做十分不正確,與做假民調的一樣可悲。
學術界一直出現類似的問題。例如做一個研究,發現A藥和B藥沒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又或者肥胖原來和睡眠窒息無關係,這些研究叫做負面研究( Negative Study ),是難以拿去期刊發表的。因為期刊想見到的突破性結論。而發現無關係的研究,一種原因是本身兩者沒關係,但大多是因為研究的樣本數不夠多。由於難以發表,有些研究人員甚至選擇不發表,放在櫃裡不見天日封存,視這個研究根本沒有存在過。
當有人想以 meta-analysis 集結證據的時候,就會發現文獻只有正面結論的研究報告,負面結論卻的被封存掉不曾存在於文獻。那麼,集結文獻證據的結論,就會傾向正面結論。而事實上,是有負面證據存在的,但 meta-analysis 卻不能包含這些證據。這種現像叫做 file-drawer effect 。
我不會質疑港大做民調的科學性,但現在蘋果日報選擇性報道港大民調的做法,很有 file-drawer 的味道。他們最初是全港各區都回報結果,但現在卻每天只發放一區,而且是隨編輯的心意選擇。 ((我已經沒有說省略報道樣本數、成功訪問比率等等。)) 我假定他們支持公民黨 ((我只是假定,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昨天毛孟靜有 14% 支持、今天只有 7% 。那麼他們只報道 7% 那次,就可以制造棄保效應,玩玩香港泛民主派選舉最愛玩的「告急牌」。科學又淪為政治工具。
在今次選戰的民調,我比較贊同中大亞太研究中心的做法,最少每次發表民調結果,都是全盤的結果。我想鍾庭耀也看到這一種報道手法的問題,可惜受人二分四,金錢在香港才是最高的道理。

延伸閱讀
蔡子強﹕策略性投票禍福難料

Update:
本博在今次竟然隨口噏擊中。八月廿日蘋果日報甚至由只報一區,到只報一區的某人。而所謂的告急,是由 10% 降至 9.7% 。節錄如下:

毛孟靜與李永達有危機

泛民在九龍西、新界西部份候選人的支持度,均較之前民調明顯下跌。其中九龍西的公民黨毛孟靜名單,由8月初平均有超過10%支持度,一路下跌到現時只有9.7%,只高於社民連黃毓民兩個百分點左右,隨時會被追過,連保住一席也有危機。
此外,新界西的民主黨李永達名單支持率也下跌。港大民調顯示,李永達支持度只有5.6%,已低於社民連陳偉業的5.9%支持度。

我認同延伸閱讀蔡子強的說法,請投你心目中最能代表自己的候選人,別被這些扭曲民調結果達到政治目的的傳媒誤導。


Powered by Jekyll and profdr theme